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与功能重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培训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通过运用虚拟仿真的方法,创建3D情景虚拟患者的病情与盆底解剖的改变,以及盆底功能重建的方法真实再现,将医疗操作中的视觉及听觉等融为一体,使青年医生真实感受到自己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通过运用虚拟仿真的方法,创建3D情景虚拟患者的病情与盆底解剖的改变,以及盆底功能重建的方法真实再现,将医疗操作中的视觉及听觉等融为一体,使青年医生真实感受到自己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同时通过线上学习结合线下课堂教学与操作训练,掌握盆底功能障碍的病因,诊断及分度,治疗的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对临床虚拟场景的演练,达到盆底解剖知识和规范化临床基本技能的强化,实现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加快青年医生的培养。

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 姓名 所在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承担任务 备注
1 华克勤 妇产科医院 教授 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 主要负责人
2 鹿欣 妇产科医院 教授 教研室副主任 主讲教师
3 陈义松 妇产科医院 主任医师 普妇科副主任 主讲教师
4 张菲菲 妇产科医院 助理研究员 教育科科长 主讲教师 在线教学
5 王晓娟 妇产科医院 主治医师 主讲教师 在线教学

 

团队其他成员

1 徐丛剑 妇产科医院 教授

院长/教研室主任

教学督导
2 胡昌东 妇产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授课教授 在线教学
3 覃开舟 妇产科医院 高级工程师 信息科科长 技术总监 技术支持
4 万悦竹 妇产科医院 助理研究员 实验准备

(1)实验方案设计思路: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盆底组织解剖复杂,晦涩难懂,一方面老师讲授的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依托虚拟现实硬件及软件技术,打造实时可交互的,医学生高度沉浸的形象的情景融入式学习环境,凭借其极强的实用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效果不佳,互动性不强,培训时间长,成本高,趣味性不强等问题。对于解决现今教学资源不足,训练时间长,培训受限等难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方法: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虚拟手术可以使临床医生沉浸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手术环境中,通过虚拟的手术器械体验和学习相关的手术步骤,可根据个人的需要重复进行各种必要的操作训练,并得到根据专家经验建立的手术系统的指导,大大节约培训费用和培训时间,从而达到迅速提高学习者的手术及其它操作技能,缩短医生的培养周期。在教学方式上,让同学作为实验课程的主角,提高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团队实验课,发挥小组内的团队协作能力,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方面来培训同学共同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体系:
通过电脑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及线上和线下考核来共同进行评价。

(4)传统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由于虚拟现实技术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可以使同学们在反复操练过程中真实且深入理解盆底解剖知识及手术时的无菌原则。同时手术训练具有可重复性,同学们可根据自身手术薄弱项目进行重点训练。